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科研    学期汇报    大班中期成果报告

大班中期成果报告

创建时间:2019-07-30 09:50

2019年01月28日

大班表演区传统戏曲欣赏实践的研究

大班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实际意义

戏曲艺术教育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新纲要指出:“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发育十分迅速、旺盛的关键期,幼儿期的艺术活动主要有音乐、美术和文学等多种形式,艺术活动的特性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和认知特点。”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艺术,它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观和价值观。

传承中华文化是我园的办园特色,在幼儿园进行戏曲教学,对于陶冶幼儿审美情趣、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具有独特的价值。

戏曲艺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情感、认知、审美、创造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关注戏曲艺术同时也是关注民族文化、关注人类文化。通过对国内戏曲艺术教育信息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我们发现:戏曲艺术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现行的幼儿园教材中戏曲艺术教育内容较少,而且比较零散。同时戏曲传统文化面临着流失的现状,因此开展幼儿戏曲艺术教育非常迫切。在办园思想的引领下,我们认为幼儿戏曲艺术教育有非常广阔的开发空间和价值,萌发了将优秀戏曲艺术教育园本化的想法,使戏曲艺术能一代代传承下去。

二、课题界定与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大班幼儿:指学龄前5至6岁幼儿,背诵、和表演对于这一年龄的幼儿是他们的强项。

传统戏曲:传统是指经典的,权威的,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是一个时代思想的、艺术的、被广泛接受和肯定的精神结晶。本课题研究中的经典戏曲是我国传承至今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名剧。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戏曲教学,使幼儿进一步了解戏曲的服装、音乐、化妆等特点以及戏曲主要的剧种。

2.进行戏曲的欣赏和学习,提高幼儿对戏曲音乐的欣赏、感受及表达能力。

3.经典戏曲欣赏活动内容开发和实施的研究。

(二)研究的内容

1.深入挖掘“京剧”适宜大班幼儿年龄发展的相关内容。

2.参考并收集一些他园开展京剧欣赏活动的实例加以借鉴。

3.收集幼儿已知的或者感兴趣的其他传统京剧种类,加以归纳整理,便于利用以及开展活动需要。

4.开展有关京剧内容的集体教学活动。

四、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

(一)启动阶段(2018.9):

对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一定的相关文献记载的资料收集。教师要了解其传统文化内涵,并根据本班的年龄特点结合地方特色和主题活动初步拟定传统文化的活动开展内容及方式方法。

(二)实施阶段(2018.6—2019.6):

第一阶段(2018年6月—2018年12月)

1.全面实施课题研究方案,按照研究要点落实研究计划,在研究过程中积累过程性资料。

2.每学期做阶段性小结,及时交流心得,寻找存在问题,修正实施方案,调整研究计划,以期提高研究成效。

中期汇报(2018年12月—2019年3月)

回顾每学期的阶段性小结做好课题的中期总结,结合专家的建议,修改研究的策略及方向。

第二阶段(2019年3月—2019年6月)

将中期汇报中专家提出的建议进行合理的内化,让主题活动和传统文化教育之间的融合方式方法更符合《指南》中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让教育活动更为系统化,完善。

(三)结题鉴定阶段(2018年6月):

1.收集、整理并分析课题的过程性研究资料。

2.结合课题研究资料及实际情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完善研究内容、研究资料等,做好结题报告进行成果汇报。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的需要,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和案例法,诊断并分析大班表演区传统戏曲欣赏的现状,找出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应用策略。

六、研究措施

本课题研究以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关的传统戏曲欣赏课程,通过集体教学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各种戏曲典型的服饰、道具、台步、亮相动作和配器特点,引导孩子学学、做做,学习戏曲表演。

七、现阶段取得成效

(一)创设和谐丰富的戏曲特色环境

1.创设赏心悦目的视觉环境

在班级表演区里张贴各种戏曲人物的特写照和地方戏经典剧目的剧照,让孩子能够随时享受一幕幕色彩鲜明、美轮美奂、别具特色的视觉大餐。在班级的区域角中,增设戏曲角,可以给孩子配备一些简单的戏曲服装和头饰,相信别具一格的视觉冲击一定会激发起孩子们的兴趣。

2.创设优美宜人的听觉环境

一曲曲委婉动人的吴腔越歌,一句句抑扬顿挫、节奏分明的戏曲念白悠悠萦绕于耳边……这是我们预设达到的氛围。我们可以在晨间活动后的休整时间,餐后活动时间,离园等待时间里播放戏曲音乐;当然,我们可以在音乐课中,我园特定艺术活动时间段里,由老师亲自演唱戏曲片段或者播放一些戏曲视频,言传身教,让孩子有一个最直接的感受。

 3.创设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

 无论是在艺术活动中或者在日常学习生活之余,老师们可以和孩子们多聊聊大家所看到听到的美好事物,多谈谈戏曲的美,多侃侃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几个剧种的异同之处,把孩子内心深处那份对于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慢慢激发出来,陪着他们一起感受地方戏的美妙,并鼓励他们大胆模仿、表达和表演。

(二)表演区中传统戏曲欣赏和表演的组织和开展

在区域中开展戏剧活动是有其特殊性的,那就是每天在这里表演的幼儿是不一样的。刚开始实践时,教师产生了许多困惑:每天表演的主题要不要换?是否需要观众?幼儿的表演能力如何得到提升?后来我们渐渐摸索出一些组织与开展“剧场表演”活动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根据幼儿的需要定期更换表演内容

在确定新的内容前,先组织幼儿集体讨论想表演什么,然后通过“先民主后集中”的方式确定一个主题,在一定的时间内无论谁进入这个区域都要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表演。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每个幼儿都可以对同一个表演内容进行创造性表现,通过相互配合、交流来提升自己的表演技能。而“一定的时间”可长可短,取决于幼儿对表演内容的兴趣。幼儿如果兴趣深厚,表演时间可以长一些,如两三周或一个月;幼儿如果不太感兴趣,表演时间可以一两周。当幼儿兴趣降低时,则可以通过讨论产生新的主题。

2.通过变换角色保持幼儿对表演的新鲜感

当幼儿在一段时间内表演相同的主题时,他们容易对所扮演的角色产生厌倦,并开始游离在活动之外,变得不投入、不专心。例如,在表演“森林消防员”时,扮演小松鼠的应该搬来梯子帮助大楼里的小动物们逃离火灾现场,可由于扮演者已经多次扮演同一个角色,所以他在表演时心不在焉,一会儿跟小狗说说话,一会儿和小老鼠做鬼脸,结果轮到他表演时不能及时出现,造成表演的停顿。后来,我们鼓励他扮演长颈鹿,再次燃起了他对主题“森林消防员”的表演兴趣,他饶有兴致地对长颈鹿的肢体动作进行了探索。可见,这种变换角色的方法可以再次激发幼儿表演相同主题的兴趣,使幼儿对原有的表演主题又产生新鲜感。

3.引导幼儿在交流与展示中获得表演经验

在区域中开展“剧场表演”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有自由表现的时间与空间,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剧中角色的肢体语言,理解剧本的情节及角色之间的关系。当幼儿有好的经验出现时,教师应该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学习。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采用两种方式让幼儿相互交流:(1)设置观众席,观众们通过观看与讨论学习他人经验,也可以为他人的表演提供修改意见。(2)采用现场录像;事后放映的方式,让全班幼儿观看与交流,以讨论的方式说说演员们的成功之处,并对其不足提出修改意见。在这两种方式中,前者是部分幼儿参与,教师更关注个别指导;后者多是个体幼儿参与,教师讲求的是让幼儿在交流中提升表演经验。

八、今后研究的思考

1.现阶段还要提升教师自身的戏曲欣赏水平。

2.将传统戏曲欣赏从表演区中渗透进一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3. 对于幼儿在欣赏和表演传统戏曲时的行为表现及时进行反思,撰写相关随笔。

九、今后努力的方向

1.继续合理带领幼儿欣赏和表演传统戏曲,继续萌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美的感受与体验

2. 将传统戏曲融入幼儿园课程中的模式。

3. 增进家、园和社区的合作,三方合作促进幼儿对传统戏曲文化的欣赏。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