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科研    学期汇报    民间童谣在小班主题活动中的渗透与应用结题报告

民间童谣在小班主题活动中的渗透与应用结题报告

创建时间:2019-07-30 09:50

2019年06月26日

民间童谣在小班主题活动中的渗透与应用

结题报告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新区茗景苑幼儿园  毛艳雯

一、 概念界定

1.童谣:由成人拟作或由儿童自己编创的供儿童欣赏、吟唱的歌谣。童谣与孩子的生活比较接近,语言生动形象、结构简单、富有情趣,符合孩子生理、心理、认知的特点。

2.民间童谣:民间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各地广泛流传,其内容有趣,形式丰富,深受孩子们喜欢,是一个大集体不断地创作着、传播着和修改着的歌谣。

3.五大领域课程:是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准的幼儿园教学模式,五大领域课程包括:健康领域课程、语言领域课程、社会领域课程、科学领域课程、艺术领域课程。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幼儿对童谣的兴趣,进行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

2.探索童谣文化在幼儿园各领域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方法,构建适合我园幼儿学习的经典童谣园本课程。

3.归纳、总结出童谣文化促进幼儿快乐成长的实践经验。

4.提高教师在进行童谣与幼儿园各领域教学活动整合方面的专业化水平。

三、研究措施

1.对幼儿园创设童谣环境进行研究,通过童谣环境的创设,让幼儿耳濡目染,激发幼儿吟诵童谣的兴趣。

2.对适合幼儿园各年龄班教学活动童谣素材选择的研究。通过在活动前开展选择童谣的研讨、经过教学活动的验证,分析童谣素材的适宜性,选择适合幼儿园各年龄班教学活动的童谣素材,编写出适合我园园情和开展活动的童谣集,充实我园的园本教材。

3.利用童谣的特性,将童谣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活动进行整合,开发出童谣与幼儿园各领域教学活动整合的活动方案。

四、研究人员和对象

小(1)班幼儿

五、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8.10)

1.确定研究课题并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课题组成员查阅并学习相关理论,明确研究目的、意义。

3. 搜集小适合小班年龄阶段的民间童谣,及民间游戏的材料。

4.根据主题计划选择相应的民间童谣,并制作可操作材料投放在特色去区。

(二)   实施阶段(2018.10—2019.5):

第一阶段(2018.10月—2019.1)

1.根据计划,开展课题研究。

2.制定班级微课程《民间童谣在小班一日活动中的渗透与运用》的研究方案并进行研究。

3.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

4.结合主题内容,在特色区中继续投放相应的可操作的童谣图谱,做好幼儿区域观察记录。

第二阶段(2019.2—2019.5)

1.结合之前将民间童谣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的效果,选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有趣有效的童谣,进行整合。

2.在研究过程中随时调整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使研究不段的完善和成熟。

3.做好阶段性工作小结。

(三)总结阶段(2019.5-2019.6)

1.收集整理资料。

2.撰写课题报告及有关论文等

六、研究方法:

运用观察法、文献法、个案追踪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帮助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课题研究理念。

    2.行动研究法:贯穿整个研究过程,其间教师对民间游戏进行研究,对物质准备、幼儿经验准备进行实践反思,总结出适合小班幼儿进行民间童谣的组织方法。

3.个案研究法,利用记录、摄像等各种方法记录幼儿对于不同民间童谣的喜爱程度,建立个案跟踪档案。

4.文献法:利用空闲时间,搜集大量的有关童谣的书刊来丰富民间游戏的种类。

七、研究成果:

童谣与孩子的生活比较接近,语言生动形象、结构简单、富有情趣,符合孩子生理、心理、认知的特点。民间童谣,是民间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各地广泛流传,其内容有趣,形式丰富,深受孩子们喜欢,是一个大集体不断地创作着、传播着和修改着的歌谣。结合我园特色,我们探索了一些童谣文化在幼儿园各领域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方法,并且归纳、总结了几点童谣文化促进幼儿快乐成长的实践经验。

1.民间童谣念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很强。可以让幼儿边念童谣边做一些相应的动作、游戏等提高他们学童谣的兴趣。如童谣《编花篮》,如果光是枯燥的学习背诵,孩子们既不会感兴趣,也不会理解童谣的内容。而如果让孩子边说边做,效果则大不相同。琅琅上口的儿歌,加上有趣的动作,孩子们一边快乐的玩,一边轻松地学,既能帮助幼儿很快掌握童谣,还能增强幼儿的体质,又使他们在相互游戏中锻炼了交往能力、合作能力。

2.说说画画学童谣学习童谣时,让幼儿边学童谣边根据内容画童谣,能让幼儿的形象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拉近文字与绘画的距离。老师尽量给幼儿自由表现的空间,哪怕是一个符号、几根线条、几块色彩,只要是发自他们内心的感受,都应好好保护,尊重他们自己的想象、创意,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独特想法来表现,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他们用画笔画出来。 在画的过程中,既激发了幼儿学习童谣的兴趣,又让幼儿对童谣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发掘了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潜能,增强了幼儿的记忆。

3.快快乐乐唱童谣。童谣的音乐性几乎是自然天成的,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是方言歌谣加上谱子,在说唱的过程中保留非常浓厚的地方特色,展示地域文化的魅力。这表现在它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上,其音乐性的重要意义丝毫不亚于语义。为童谣谱上曲,孩子们更乐于接受。如童谣《摇啊摇》,将它与歌曲的形式结合,能够使童谣的意境锦上添花,优美、舒缓的音乐可以使幼儿更易理解童谣表达的情感,让幼儿感受了童谣的音韵美,又发展了幼儿的节奏感。

4.自编自导演童谣。很多童谣本身就是一个个浓缩、完整的故事,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把童谣改编成小型故事表演,开发幼儿的表演能力。在改编过程中,让孩子的想象自由驰骋,激发他们的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便会乐此不疲来学。如:童谣《唐僧骑马咚那个咚》,我们是这样组织教学的,先让小朋友学会说童谣,然后选定角色,有孙悟空、猪八戒、唐僧、妖怪等,孩子们自己制作道具、服装,自编动作,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又锻炼了表演能力,使教学目标轻松地完成了。

5.结合生活编童谣。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可以根据传统民谣的形式,鼓励孩子们结合周围事物、景物、人物,即情即景地创编。例如马燕老师在教学童谣《不字歌》》时,才学了两遍,有位小男孩就说,“老师,我也想编一句,你们肯定谁也猜不着。”老师及时抓住这个教育契机,请他来编,他说:“什么是蛋不能吃?”这下,所有孩子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七嘴八舌的开始编下一句,有的说“铁蛋是蛋不能吃”,有的说“坏蛋是蛋不能吃”还有的说“笨蛋是蛋不能吃”?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喷涌而出,又依据原作的格式,创编出许多优秀的作品。

另外,在童谣的教学研究中,我们发现,将童谣应用在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根据童谣在主题活动中起的作用的不同,整合的方式方法也有所区别,具体的整合策略有如下几种:

1.童谣作为活动开始的前奏的策略

好的开始是学习活动成功的重要前提,因此大部分老师都想让自己的活动开始部分能在吸引幼儿的同时也有新意。由于童谣具有不同于一般语言的形式和节奏,它的琅琅上口很容易引发幼儿的兴趣,特别是猜谜语的探索形式更容易调动幼儿的情绪,因此把童谣作为活动开始的前奏时,童谣更容易让幼儿积极开动脑筋,很快地进入老师预设的活动氛围中,便于活动的顺利开展。

2.童谣作为活动过程中间推进环节的策略

良好的学习活动具有鲜明的线索贯穿始终,让活动饱满而集中。运用童谣不仅可以让活动主题更鲜明,也利于幼儿的理解和操作,沉浸在浓郁的活动氛围中。在需要幼儿实践用手操作的活动时,童谣的反复出现还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操作技巧、提高表现表达技能。

中班的学习活动《画螃蟹》活动展开阶段,老师用以前教过的一个手指谣让幼儿对于螃蟹的特征再次来个巩固,“一只螃蟹八条腿,脑袋尖尖在喝水,爬呀爬呀爬,爬呀爬呀爬”胡老师强调了螃蟹的一个特征,“大拇指是螃蟹的两个大眼睛,左右四个手指是螃蟹的四条腿,一共八条腿。”以此来作为一个作画的要求,是一个“立体展现”,幼儿很轻松地就掌握了绘画的方法与步骤。

3.童谣作为活动总结的策略

活动的结束阶段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好的结尾应该是帮助幼儿系统梳理整个活动的内容、又让幼儿感到活动圆满结束却又恋恋不舍而回味无穷的,而童谣的适当运用不仅形象生动,也可以实现这样的效果。

中班的活动《团结友爱亲又亲》中,活动结束了,老师这样结尾:“一颗星,冷清清。两颗星,亮晶晶。三颗、四颗、五颗星,汇成星河放光明。一个人,孤零零。两个人,喜盈盈。三个、四个、五个人,团结友爱亲又亲。”让幼儿懂得只有团结友爱,大家才会生活幸福。

当然,在一个整合活动中,上述手段并不是单一的,既可以出现单一童谣,也可以多首童谣并存,既可以在活动开始时出现,也可以在中间或结尾出现,更可以根据需要同时使用,使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