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科研    研究成果    探究剪纸在中班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的实践研究结题

探究剪纸在中班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的实践研究结题

创建时间:2021-07-17 10:58

探究剪纸在中班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的实践研究

昆山高新区茗景苑幼儿园 梁晓栩

一、课题的背景

剪纸艺术作为中国的一项传统民间工艺,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是一种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鲜明反映我国民间广大民众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的民俗文化之一。而剪纸作为幼儿园的一种综合艺术,有利于幼儿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同时还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传承。引导幼儿去欣赏、感受和创作,既能让他们学到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又能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体会其中的精神文化内涵,激发他们对传统技艺和文化生活的兴趣和热爱。例如:窗花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节日的时候,很多人会剪出不同款式的窗花粘贴在门上、窗户上、贡品上,以烘托节日喜庆的氛围,以此愉悦心情,表达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在国外,自上世纪70年代随着人本主义课程的发展,手工教育就着眼于人的智慧、情感、社会、身体、审美精神的全面发展,强调人的潜能发展,强调自我实现。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更是将人格塑造的奠基时间拓展到学前期,因此,更注重儿童早期艺术潜能的挖掘。民间剪纸艺术蕴涵着大量的社会人文教育和艺术教育,因此,我们将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引入到幼儿园这块教育园地中,借用现代人的思想情感、物质条件和新的艺术手段,给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赋予新的生命,让它以另一种怡情悦性的形式吸引幼儿,形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完美园本特色,探究剪纸在游戏活动中有效开展的优秀案例,从中理性认识,准确把握剪纸作品丰富的内涵,提高教师对剪纸的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剪纸素养,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民间艺术活动。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以维果基“最近发展区”的社会历史文化学说为突破口,运用格式塔心理学派“异质同构”教育观点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思想,以精心筛选出的优秀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正面反映生活的、具有民族特点的民间剪纸艺术内容,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民间剪纸艺术教育。

三、课题研究概念的界定

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中班幼儿:中班幼儿年龄段为4—5岁,是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游戏活动游戏活动是一种容易观察但难于定义的现象,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为大家一致认同的游戏活动定义。我们认为:幼儿游戏活动是指幼儿自发、自主地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轻松愉快的情景性活动。其种类很多,根据游戏与幼儿认知发展的关系,可分为练习性游戏(感知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性游戏(建构游戏)和规则游戏等。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激发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2.提高幼儿的剪纸技能,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激发幼儿的民族意识与情感,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主旨,在尊重幼儿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对剪纸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筛选,寻找出适合幼儿成长、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运用创新的方法设计和组织各种形式的剪纸艺术活动,研究适宜于孩子了解和学习的内容、方法、途径、策略做到在实践中学习,边学习实践边研究探索,真正成为园本课程的决策者、设计者、实施者。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幼儿喜欢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民间剪纸艺术教育,从而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3.探索民间剪纸艺术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4.社区环境资源、家庭有效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建构社区、家庭、幼儿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提高家长对民间剪纸艺术的认识,指导家长参与实验的实施,成为实验实施的支持者、理解者、欣赏者、响应者、参与者。

六、课题研究对象:中班全体幼儿

课题研究的重点:

运用创新的方法设计和组织各种形式的剪纸艺术活动

课题研究思路、过程和方法:

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以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幼儿园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校本资源,开展对幼儿剪纸活动能力的培养最大程度地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愉悦、自信、有尊严感地成长与发展,愉快地进行创造、表现、体现自身价值。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910月)

收集资料、查阅文献、撰写调查问卷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911月~20205

发放调查问卷、观察并记录实施案例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06

对调查问卷及实施案例进行分析总结

1.整理分析课题研究资料。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完善论文结集、汇报活动等成果形态

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的需要,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 以丰富多彩的剪纸游戏活动为载体,充分挖掘美术教育资源,引导幼儿运用多种剪纸手段表现周围的生活世界,使美术教学的本身成为一种游戏。

课题研究成果:

我国着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应有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剪纸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培养幼儿独立操作的好习惯,二是可以锻炼幼儿的手指灵活能力。而在这里主要研究的是中班幼儿剪纸活动。中班幼儿经过小班一年的剪刀练习,基本掌握了剪刀的握法和简单的直线剪纸,所以到中班需要开发更多的剪纸技能,结合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幼儿大胆操作,积极表现。幼儿也能在剪纸活动中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提高幼儿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剪纸是中国民间特色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承载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与历史,体现中国人的高尚的淳朴特质与审美理念。首先我们要引导幼儿欣赏和了解剪纸,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可以运用不同形式,比如参观剪纸作品展、观看视频、手工艺人现场秀等方式,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在欣赏剪纸作品的时候,内容取材也要贴近幼儿生活,可以是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也可以是身边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总之要丰富多彩且便于幼儿接受,通过这些作品欣赏,让幼儿体会到博大精深的剪纸艺术魅力,提高他们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兴趣,培养起幼儿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

二、创设幼儿感兴趣的环境

剪纸是充满艺术美的,剪纸作品能够美化环境。当然环境创设也是为了营造剪纸的艺术氛围,增加幼儿视觉感受,让幼儿感受、理解剪纸作品中的美。幼儿在剪纸活动中所创作的作品,通常是丰富多样的,包含了幼儿的情感,将他们的作品加以分类上墙,增加他们的自豪感,参与的积极性也越强。例如,将幼儿早期的线条作品,直线、曲线等作为教室区域的分隔,他们做的小花小草用来装饰植物角,窗花贴在窗户上点缀,人物贴在娃娃家的区域,也可以专门设置剪纸区,将幼儿各式作品集中展示,丰富了环境装饰的材料和环境装饰的内容,也促进了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参与的积极性也高涨。

三、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    

1.以观察为基础,让幼儿自由的表现。如在进行剪纸活动"蝴蝶"时,我们先找来蝴蝶标本或者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蝴蝶的外形轮廓,由什么线条形成。然后让幼儿在纸上根据线条画出来,这样就能快的剪出来。    

2.很多剪纸素材来源于生活,所以要在日常中养成随机观察的习惯。如观察花草、树木,他们是什么样子呢,可以怎么剪出来,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观察,学习观察方法,逐步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四、探索适宜性的教学方法  

1.先“学会”后“会学”。陈鹤琴说过:“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索求得来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以往的剪纸教学方法往往是模仿,“老师做,幼儿学”,这样枯燥的练习剪纸的技能不能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也违背了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规律,没有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天生的好奇心强,喜欢拿小剪刀剪剪贴贴,所以可以多设置一些游戏情节,让幼儿在玩中探索,在探索中玩。先让幼儿学会用剪刀,然后引导幼儿学会看、会运用步骤图,并能自己开发趣味创意。虽然中班剪纸活动中,无法体现幼儿精湛的剪纸技能,但是在剪纸活动中,需要手、眼、脑的多方协调,幼儿的个人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2.先“简单”后“复杂”。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所以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样更容易更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也容易让幼儿获得成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如:教师在手工游戏中提供了各种剪纸纹样,摆放了一些从简单到复杂的剪纸方法步骤图,幼儿在练习过直线和曲线的基础上,可以学习简单的对称剪图形,镂空等

通过一段时间剪线条练习后,当幼儿有了更加有难度的剪纸图样。比如《亲爱的小鱼》剪纸中,引导幼儿学习用对折的方法,在纸的中心线上画出一半小鱼,沿着轮廓线剪出小鱼。最后在剪纸《窗花》中,一开始只是对称剪方形,后来能够对称剪六瓣花,再后来能够在六瓣花的基础上镂空,窗花的图案更加丰富多彩。

3.先“模仿”后“自主”。幼儿的技能学习是先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是幼儿美感表达的主要方式,也是是基于感受和体验上的自发自行为。先模仿后自主创造,这是幼儿学习的一个必经过程。例如:在《动物世界》剪纸活动中,一开始幼儿只能根据步骤图模仿剪出青蛙但是经过一阶段的创作练习后,幼儿掌握了一定的剪纸技能,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想象剪出熊、牛等,可以进行个性化创作,大大提高幼儿的剪纸水平与创造能力。    

4.先“单一”后“多样”。中班幼儿的绘画能力、表现力仍然有限,事半功倍的“折剪法”能帮助幼儿创造表现。在游戏中,剪纸与添画撕贴等方法相结合,本来单一的剪纸变得多样化了,幼儿的兴趣就提升了,也更加愿意去尝试和表现。让单一的剪纸到形式逐渐多样化,从而使幼儿对剪纸活动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更加愿意尝试与表现。如:主题创作《可爱的狮子》活动中,一开始幼儿只能用对称的方法剪出狮子的头和身体,但是有了丰富的材料的支持,幼儿能够贴出狮子的鬃毛,还能蜡笔添画树木,体现狮子森林之王的地位。《我的小汽车》中,剪小汽车对中班幼儿来说,难度有点大,但是幼儿能够用拼贴的方法,将梯形、圆形、正方形相结合,拼贴出小汽车的轮廓,然后添画出窗户、车灯等,小汽车就变得惟妙惟肖起来。幼儿作品丰富有层次,他们也能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剪纸活动并不是单纯的传授技能,也不是单一的剪纸课。新《纲要》中也提出各领域的相整合,将剪纸融入到其他各个领域游戏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让幼儿在愉悦、高兴的过程中获取剪纸经验,这也体现了课程游戏化的教育目的。

十、参考文献

1.朱桂云把剪纸巧妙融入幼儿区域活动的实践探索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03期

2.王玉梅,浅析如何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广西教育,2014年10期

3.张岱莹,对大班幼儿创意剪纸教学的尝试,学前教育,2013年14期

4.赵玉兰,走进民间艺术世界,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活动设计,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浏览量:0